编制了《“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试行)》、《品牌使用规范制度》等,成立“天赋河套”农产行业协会、品牌授权评审专家委员会,完善机制构建区域公用品牌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体系。按照“天赋河套”团体标准,指导辖区内各授权企业、合作社及产业基地的主体培育、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全程化溯源、智能化仓储、品牌化销售等工作。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督管理,强化品牌维护。截至目前,共注册16类、60个项次949个品名“天赋河套”集体商标,保护性注册28类、755个品名“天赋河套”普通商标。目前三批授权12家企业53款产品。
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合作,建成8500㎡CNAS国家级标准化实验室,配套各类仪器设备300余台(套),监测人员57人,共获得CNAS认可项目158项,可检验691个参数。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指导下,组建“天赋河套”标准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分行业、分类别、分环节制定“天赋河套”品牌团体标准,发布了“天赋河套”品牌团体标准白皮书38个品类、93项次,绿色有机标准183项,在授权主体中全程应用,实现生产、加工、流通“三位”一体全过程有标可依。
制定了“天赋河套”小麦标准,从品种、种植、加工、产品四个方面,以绿色有机标准为基础、结合地方实际自然资源情况,形成了独特的小麦全链条标准体系,小麦标准检测检验参数66项次。其中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面筋质含量、粉质指标、拉伸指标、沉降值这五项综合标准远高于国家、地方、行业标准。小麦的平均千粒重为43.2克、平均容重为792克/升、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5.1%。委托市食药检所每年或每季度对授权企业产品抽检一次。
建立了“天赋河套”授权产品与巴彦淖尔优质农产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做到“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全程标准化管理;扶持鼓励生产者安装物联网监控设备、留存关键农时影像资料、如实记录生产管理档案,对“天赋河套”授权企业及产品信息,在溯源平台上进行备案、追溯和展示,建立全程可追溯的物联网系统,形成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程可视化。全市有 157家企业入驻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对合格产品粘贴“天赋河套”溯源二维码,做到“一品一码”,实现农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内蒙古天衡制药有限公司作为全市首家上线“天赋河套”全程质量追溯平台的企业。我们对该家企业的黄芪产品从种植、生产、加工建立分类电子信息台账,上传种植、生产、加工环节影像资料。一是通过产品“二维码”可链接相关产品信息,可实现产品追根溯源保证产品质量;二是通过“二维码”发放数量,控制企业产品数量;三是通过“二维码”链接销售市场,精准定位消费群体的人群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