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前达门苏木
巴音前达门苏木介绍:
一、基本情况
巴音前达门苏木位于乌拉特后旗东北部150公里处,下辖9个嘎查、1个边防连队、2个边防派出所、2个卫生室,总人口925户2820人,常住人口393户1009人。辖区总面积5989.75平方公里,边境线长达87.54公里,可利用面4639.5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7.5%;草牧场面积905万亩,苏木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为133万亩,地方公益林面积为83万亩,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15元。
苏木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03人,稳定脱贫21户60人,现剩脱贫不脱政策的有21户43人。
二、资源禀赋
境内有川井风蚀地貌等自然风光,有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保护区,汉代古长城等。同时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硅石、萤石、石榴石含量最多。
三、主导产业
传统畜牧业是我苏木的主导产业。苏木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建成了乌力吉图产业园区、苏布日格托马所、巴音高勒饲草料基地、巴音呼热托驼所、阿布日勒图养殖场和托驼所等重点项目。到2020年底,各嘎查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5个嘎查年经营性收入达到 10 万元以上,乌力吉图嘎查更是实现了年经营性收入超50万目标。
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全苏木共有9个基层党组织和1个机关党支部,共有268名党员,其中:女性95人,35岁以下43人,大专及以上学历73人。苏木党委领导班子现有9人,其中:妇女干部1人,35岁以下干部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8人;年龄最大47岁、最小26岁。巴音前达门苏木现有干部职工58名,驻村工作队成员13名。
五、党建特色亮点工作
深入拓展边疆党建“五个一”服务内涵。根据牧区实际,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级组织力量投入到服务牧民中。
在边疆流动党校上: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校长的基层党校,健全了运行机制,让全体班子成员和包队干部都成为党校成员,随时随地为牧民开展面对面讲政策、讲技术的服务。
在党员流动综合服务队上:苏木党委要求各嘎查以“两委”成员带头,组织牧民整合原有的夕阳红志愿宣讲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九个基层党员志愿服务队,让嘎查干部在服务牧民中展现风采。截止目前,志愿服务队开展服务20多场次,事迹被中央广播电视台蒙古语广播网等央视媒体和自治区、市级媒体报道过。
在富民产业上:9个嘎查集体经济总量全部超过10万元,其中4个嘎查集体经济总量超过100万元。巴音呼热嘎查和阿布日勒图嘎查各投资400万元新建了两个“托驼所”;阿布日勒图嘎查投资780万元的新建养驼基地已经开工建设;巴音高勒嘎查投资145万元的1500亩饲草料基地恢复项目已经完工;乌力吉图嘎查争取的旗委组织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2万元光伏项目已建成运行,173万的活畜交易市场扩建完成并已恢复正常运行。到今年底预计至少有7个嘎查年经营性收入可达到10万元以上。
在党员中心户上:在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推进中,把党员中心户作为网格长,切实发挥服务联系周边群众作用。全苏木共设立“党员中心户”10户,将周边393户、1009名党员和群众纳入网格化管理网络,形成“党委+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四级工作网络。
在爱民固边直通车上:我苏木积极与旗邮政局协调,发挥邮递车的功能,结合牧民群众需求,开展了定时、定人、定点、定区、定车的“五定”服务。牧民的日常需求已可以得到基本满足。
六、发展思路
一是继续深化边疆党建“五个一”工程。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内涵,建立完善服务台账及管理制度,及时总结提炼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边疆党建“五个一”制度化、项目化;二是发展现代绿色种植业,边境四个嘎查适度扩大梭梭林、肉苁蓉、锁阳等种植面积;三是做优现代绿色有机畜牧业,以羊驼驴马等为重点,以肉、绒、奶特色产品为突破,以精深加工为方向,加快建设优势特色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四是积极融入“天赋河套”品牌战略,积极培育戈壁红驼、蒙古马、驴、肉苁蓉等具有特色的优质畜牧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让优质特色品牌畜牧业发展,支撑和保障牧区现代化建设。
阿布日勒图嘎查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阿布日勒图嘎查与周边其他苏木及我苏木六个嘎查接壤交通便利。总面积;1250957亩, 承包到户面积;688576亩,联户承包面积;561961亩,嘎查草场承包到户;94户承包草场97处,总人口;355人。嘎查草蓄平衡户;20户,禁牧留守户;21户,彻底禁牧户;55户,未确权1户。常住人口:170人 常住户:45。
二、“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全嘎查共有30名党员,其中:女性11人,35岁以下党员5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5人、中专及高中:3人、初中及小学:22人。嘎查“两委”班子现有5人,其中:女性1人,35岁以下干部2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2人、中专学历2人、初中1人,后备力量3人。党员中心户1户,其中:带动周边户数20户、党员数12名、贫困户数0户。
三、集体经济主导产业
托驼所是我嘎查的主导产业,基本情况:旗政府引进英格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00万元。紧邻嘎查养殖场建设托驼所一处。养殖场总投资660万元,建设项目区占地47.67亩,水电已通,有1200平米封闭式骆驼暖圈三座,1200平米储草棚一座,工人宿舍,库房化验室等400平米,外围铁艺围栏场区硬化水电管网等工程。预计2021年嘎查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可达40万元。
四、特色亮点
发挥党员引领遵旨,拓宽集体经济收益渠道。
五、发展思路
在建大畜养殖场一处、包括骆驼暖棚三个3600平米,储草棚一座1200平米。附属配套设施:防疫及办公室400平米,围栏6000平米,可以养殖大畜300峰带动嘎查42户166人及周边嘎查贫困户7户20人。
巴音满都呼嘎查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巴音满都呼嘎查成立于1962年8月,现巴音前达门苏木管辖嘎查之一,位于乌拉特后旗正北部,巴音前达门苏木政府所在地西北部,距离苏木110公里处,西邻潮格温都尔镇巴音努如嘎查,西南与潮格温都尔镇查干敖包嘎查,南与潮格温都尔镇哈日朝鲁嘎查相邻,北与边防二连,蒙古国接壤(嘎查边境线24公里)东与巴音哈哨,阿布日勒图嘎查相邻,是一个纯牧业边境嘎查,全嘎查有4个乌素组。总面积;1287.9平方公里,1909841亩,承包到户面积;1595588亩。集体草场:152524.5亩,集体林地:215063.5亩 。 嘎查总户数108户,总人口;255人。嘎查草蓄平衡户;19户,禁牧留守户;38户,彻底禁牧户;44户。常住人口:173人 、常住户:58户。
二、“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全嘎查共有23名党员。嘎查“两委”班子现有3人,其中:女性2人,35岁以下干部0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2人、中专学历1人,后备力量3人。党员中心户1户,其中:带动周边户数103户、党员数25名、贫困户数0户。
三、集体经济主导产业
嘎查集体经济总量达到140万。使用集体公益林和草场补助资金50万元,购买基础母羊,利用嘎查集体草场喂养繁殖。预计2021年嘎查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可达20万元。
四、特色亮点
巴音满都呼嘎查支部在符合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健全集体产权制度,充分发挥集体资金的潜力,对守边护,恢复生态平衡,发展新型牧业,促进发展,开展无公害纯绿色牧业产业,加强旅游业发展,时巴音满都呼嘎查变成无污染,绿色的旅游胜地。巴音满都呼嘎查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资源,一是有闻名世界的白垩纪恐龙化石基地,汉长城等古迹。二是有苁蓉、麻黄等稀有珍贵药材。三是有羚羊、野驴、红驼等国家级保护动物。
五、发展思路
通过“党建+牧业+旅游”发展思路,组织年轻党员,成立流动党员服务队,广泛宣传政策,带领牧民发展旅游业,制定区域性较强的特色旅游项目,加大“牧家乐”的建设,加强民族手工品的制作来实现牧民增收增益。
巴音查干嘎查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巴音查干嘎查位于乌拉特后旗东北角,离巴音前达门苏木行政区中心向北60公里处,南面与乌力吉图嘎查接壤,西南面与哈拉图嘎查接壤,西面与巴音忽热嘎查相邻,北面以(18.9公里)的边界线与蒙古国接壤,东面与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镇的伊恒查干嘎查接壤的以放牧为主的边境嘎查。全嘎查占地面积为643.3(964959亩)平方公里,属于丘陵地貌,荒漠草原。其中有三个“乌素”组、71个牧户、262人口。嘎查(2016—2020年)禁牧户:彻底禁牧户31户,禁牧留守户33户,草畜平衡户7户。
二、“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全嘎查共有26名党员,其中:女性12人,35岁以下党员6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6人、中专及高中:4人、初中及小学:16人。嘎查“两委”班子现有5人,其中:女性2人,35岁以下干部4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3人、中专学历2人,后备力量3人。党员中心户1户,其中:带动周边户数45户、党员数16名、贫困户数0户。
三、集体经济主导产业
畜牧业是我嘎查的主导产业,基本情况:嘎查集体经济总量达到78万,2020年使用集体公益林和草场补助资金18万元,购买10头大肚母牛(包括一年的寄养费用),现已发展到20头,预计2021年嘎查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可达7万元。 四、特色亮点
在巴音查干嘎查镜内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有团羊、黄羊、蒙古野驴、狼、狐狸、獾子、野兔、沙狐、鼠、野猫类、猫头鹰、鹰、老鹰、鹤、沙鸡、石鸡、秃鹰、秃鹫、喜鹊、麻雀、鸺鹠、蛇、壁虎等很多野生动物和禽类以外还有锌石、硅石、金、银、硫石、蛇眼、玉石、水晶、观光石、胡杨木化石等矿石和奇石资源。嘎查北边境一带的国家级保护区内植物种类多样,尤其零散的梭梭林是我们乌拉特红驼的主要踩得食种。在梭梭林中产有被称为《沙漠宝石》的苁蓉,同时产有锁阳、野萝卜等植物。从巴音查干嘎查境内发现了证明人类文明的遗址中国最北的古代长城,是汉外长城遗址。除自制外闻名国内的1.4亿年前的最长的胡杨林木化石,已运往到乌拉特后旗博物馆受各界人的关注。
五、发展思路
今年嘎查通过几项项目来壮大集体经济:一是购买牛发展产业。在生产生活中急需用动力(三相电)和民用照明(二相电)。二是、集体林地(三万亩梭梭林)承包对外种植梭梭苗和肉苁蓉。三是、集体草牧场上旧三连原建筑打造《全旗民兵训练基地》,需要全方位配套设施。四是、牧户伊苏斤老书记的《乌拉特后旗甘吉嘎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牛产业类购进配套设备,唯一无电所有产业链无法运转。现农网线已到巴音呼热嘎查界线东侧巴音查干嘎查交接处。主线未到巴音查干嘎查队部还有12公里。沿主线设计10户牧民。
巴音呼热嘎查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巴音呼热嘎查位于乌拉特后旗东北部沙丘地区,嘎查分三个乌素小组,南与哈拉图嘎查相邻、北与蒙古国相邻、东与巴音查干嘎查相邻、西与阿布日拉图嘎查相邻,边境线27公里,总面积为1263平方公里,总人ロ102户269人,常住人ロ178,草蓄平衡户4户、留守禁牧61户、彻底禁牧37户。嘎查建设用地三千多平米,其中队部500平米、奶站400平米、储草棚1000平米,全嘎查党员23人,其中:妇女党员10人,流动党员2人,是完整保存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纯牧业边境嘎查。
二、“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全嘎查共有24名党员,其中:女性10人,35岁以下党员1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4人、中专及高中:4人、初中及小学:16人。嘎查“两委”班子现有5人,其中:女性2人,35岁以下干部2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4人、初中1人,后备力量3人。党员中心户1户,其中:带动周边户数50户、党员数10名、贫困户数2户。
三、集体经济主导产业
种植梭梭及驼奶站是我嘎查的主导产业,基本情况:巴彦淖尔市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种植梭梭1000亩,为后期嫁接肉苁蓉打好基础。同时与旗农牧局合作建设驼奶站和抗旱救灾饲草料储备库,驼奶站占地面积约800平米,总投资36万,其中6万为自筹资金;抗旱救灾饲草料储备库总投资100万,其中50万为自筹资金。通过这些举措,增加了牧民收入来源,增强了嘎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嘎查整体发展。
四、特色亮点
牧业为主、嘎查主要以骆驼为主,牛马羊也少量饲养,嘎查现常住户56户共养骆驼五千多峰。特色产业有蒙古族驼球传承基地、蒙古族赛驼传承基地、锁阳、肉苁蓉,驼奶等。
五、发展思路
乌力吉图嘎查股份经济合作社目前存栏羊只450头,乌力吉图嘎查集体草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成将可为乌力吉图嘎查节约饲草料成本每年5万余元,为嘎查发展集体经济减少必要经营性开支,是可以预防我嘎查摘掉扶贫帽子后,防止再产生贫困户的又一个有效措施。
巴音哈哨嘎查基本
一、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巴音哈哨嘎查”系蒙古语,“巴音”意为“富饶”,“哈哨”意为“山嘴”,因嘎查境内有一山口,故嘎查从山口名,1956年成立宝音图苏木,下辖巴音哈哨嘎查,隶乌拉特中后联合旗管辖。1958年苏木改公社,嘎查改大队。1970年潮格旗成立,宝音图公社巴音哈哨大队划归潮格旗管辖。1984年公社改称苏木,大队改称嘎查。2005年撤乡并镇,宝音图苏木并入巴音前达门苏木,巴音哈哨嘎查归巴音前达门苏木管辖。嘎查总面积;899544万亩,承包到户面积;873769亩, 联户承包面积;25775亩, 嘎查草场承包到户;121户承包草场121处,总人口;350人。 嘎查草蓄平衡户;19户,禁牧留守户;29户,彻底禁牧户;71户。未确权2户。
二、“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全嘎查共有28名党员,其中:女性13人,35岁以下党员4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6人、中专及高中:3人、初中及小学:19人。嘎查“两委”班子现有5人,其中:女性1人,35岁以下干部3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3人、高中学历1人,初中学历1人。后备力量3人。党员中心户1户,其中:带动周边户数25户、党员数8名、贫困户数2户。
三、集体经济主导产业
畜牧业是我嘎查的主导产业,基本情况:嘎查集体经济总量达到75万,民委、扶贫等上级单位扶持购买的10头牛经过两年的精心饲养已发展的到24头,2021年继续寄养在牧民家,进行正常繁殖。预计2021年嘎查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可达8万元。
四、特色亮点
巴音哈哨嘎查基层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于2018年底,主要以巴音哈哨嘎查党员流动综合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成。巴音哈哨嘎查基层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嘎查党支部书记巴格那担任,共有22名成员,党员占45%、巾帼志愿服务队占36%、青志愿者服务队占19%。巴音哈哨嘎查基层党员志愿服务队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践行服务群众工作理念。服务队在开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重点围绕苏木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围绕服务方便群众的主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五、发展思路
更加重视科技对牧业的贡献率,在培育优质产业时建立现代牧业技术部门联系机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加大养殖业适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种养技术;尽而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牧民。
巴音高勒嘎查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巴音高勒嘎查位于巴音前达门苏木中心地带,南与潮格温都尔镇韩乌拉嘎查、西与巴音哈少嘎查、北与阿布日勒图嘎查、东与苏布日格交界。总面积60.4万亩,总户数198户,总人口295人38户草畜平衡户,6户留守禁牧户,常住户44户113人,目前我嘎查在校大学生10名,7户国贫户15人,已经全部脱贫。巴音高勒嘎查是纯牧业嘎查,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二郎山羊绒、土种肉食绵羊等为收入。
二、“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全嘎查共有26名党员,其中:女性7人,35岁以下党员2人。嘎查“两委”班子现有5人,其中:女性2人,35岁以下干部1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2人、中专学历2人、初中1人,后备力量3人。党员中心户1户,其中:带动周边户数19户、党员数6名、贫困户数4户。
三、集体经济主导产业
集体经济总量达100余万。2020年申请扶贫民委资金145万元,实施了巴音前达门苏木巴音高勒嘎查农田水利项目平整土地800亩。已种植苜蓿草780亩,年产量可达到800吨,受益牧户43户110(贫困户7户15人),预计2021年嘎查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可达11万元。
四、特色亮点
要按照“五个好”(好班子、好队伍、好路子、好体制、好制度)的要求,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重点,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发动群众,调动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改变消极畏难和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组织引导群众自主筹资、投工投劳,积极主动参与扶贫项目建设工作中来,加快脱贫步伐。2018年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
五、发展思路
通过建设草籽料基地的项目实施,从牧民群众实际生产需求出发,有效解决贫困牧民缺资金、少技术等原因造成的饲草料困难。使他们依靠扶贫项目,发挥他们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生产成本,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哈拉图嘎查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哈拉图嘎查”系蒙古语,“哈拉”意为“远方高处的目标”,因嘎查境内有座黑色的山头,远处就能看见,故名。1962年为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巴音前达门公社管辖。1970年,潮格旗成立巴音前达门公社划归潮格旗管辖。1982年,潮格旗恢复乌拉特后旗旧称。1984年,公社改苏木,大队改嘎查,始称哈拉图嘎查。2005年,撤乡并镇,将宝音图苏木并入巴音前达门苏木哈拉图嘎查仍归合并后的巴音前达门苏木管辖,嘎查驻地毕力其尔。
哈拉图嘎查位于乌拉特后旗东北部,属巴音前达门苏木管辖,是一个各民族和谐共存的北部边疆嘎查。总面积55.85亩(平方公里)承包到户53.4万亩,林权地29064亩,机动草场24000亩,总人口77户212人,现常住34户102人。参加危房改造40户,财政“一事一议”项目户,风光互补14户,水井 72户,示范户4户。
二、“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全嘎查共有21名党员,其中:女性8人,35岁以下党员2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3人、初中及小学:18人。嘎查“两委”班子现有4人,其中:女性2人,35岁以下干部1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2人、初中学历2人。后备力量3人。党员中心户2户,其中:带动周边户数31户、党员数21名。
三、集体经济主导产业
畜牧业是我嘎查的主导产业,基本情况:嘎查集体经济总量达到73万,民委、扶贫等上级单位扶持购买的10头牛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已发展的到16头,2021年继续寄养在牧民家,进行正常繁殖。预计2021年嘎查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可达7万元。
四、特色亮点
为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扎实推进全嘎查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员干部法制和道德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建设了党风廉政教育基地。
五、发展思路
为进一步增加牧民收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嘎查“两委”根据嘎查实际,从牧民群众实际生产需求出发,决定盘活用好土地这块文章,按照“党建促脱贫,全面发展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提出“党建+项目+资源”项目的实施方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2019年利用原有荒凉多年的120亩饲料地,引进旗草原站建设草籽儿基地项目,2020年哈拉图嘎查争取民委、扶贫扶持资金购买基础母牛10头;2020年底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实现了7.8万元。当集体经济收入成为乡村振兴的活水之源时,更重要的则是应想方设法让集体经济旺起来,从而带动乡村振兴活起来。
乌力吉图嘎查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乌力吉图嘎查位于乌拉特后旗东北部,属巴音前达门苏木管辖,是一个各民族和谐共存的北部边疆嘎查。该嘎查是乌拉特后旗后山地区的东大门,东与乌拉特中旗接壤,川敖公路横穿境内,东距乌拉特中旗100公里,南距巴彦淖尔市临河区100公里,西距乌拉特后旗潮格镇100公里,交通便利。
嘎查总面积;41.4644万亩,承包到户面积;37.6135万亩 联户承包面积;3.7453万亩,机动草场面积;1035亩, 嘎查草场承包到户;64户。总人口;266人。嘎查草蓄平衡户;24户,禁牧留守户;5户,彻底禁牧户;35户。
乌力吉图嘎查2014年被评为贫困村,2016年全村脱贫,嘎查全口径统计贫困户19户42人,截至目前,稳定脱贫16户34人,正常脱贫3户8人。
二、“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全嘎查共有20名党员,其中:女性9人,35岁以下党员3人,学历结构。嘎查“两委”班子现有5人,其中:女性3人,35岁以下干部1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2人、高中以上2人、小学1人,后备力量3人。党员中心户1户,其中:带动周边户数35户、党员数7名、贫困户数6户。
三、集体经济主导产业
产业园区是我嘎查的主导产业,基本情况:2019年争取旗组织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125万和旗扶贫办投入的活畜交易市场项目资金70万元,捆绑使用打造乌力吉图嘎查产业园区,占地8100平米。该产业园区的建成可带动周边地区5个嘎查以及乌拉特中旗川井苏木、呼鲁斯太苏木、甘其毛都镇等200余户600名牧民参与,直接带动2名贫困人口直接就业,间接带动43户104人贫困户,目前乌力吉图嘎查集体存栏羊只有700余只,除去一切开支保守计算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可达到10万元以上。
四、特色亮点
1996年被评为全区村民自治工作模范嘎查,1997、1998、1999、2001、2003、2012、2019年被评为全旗先进党支部:2013年被评为全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2016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基层党组织,2017年旗级民主示范嘎村,2017年市级民主示范嘎查村。
五、发展思路
乌力吉图嘎查股份经济合作社目前存栏羊只450头,乌力吉图嘎查集体草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成将可为乌力吉图嘎查节约饲草料成本每年5万余元,为嘎查发展集体经济减少必要经营性开支,是可以预防我嘎查摘掉扶贫帽子后,防止再产生贫困户的又一个有效措施。
苏布日格嘎查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苏布日格嘎查”系蒙古语,“苏布日格”意为“塔形”,因嘎查境内有山如塔形,故嘎查从山名。1958年为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合营牧场管辖,1963年改制为格日图特敖登公社(明星),苏布日格为格日勒图敖登公社的一个大队。1970年,潮格旗成立,归潮格旗管辖。1982年潮格旗恢复乌拉特后旗旧称1984年,始称格曰勒图敖登苏木,苏布日格嘎查.2002年格日勒图敖登苏木并入宝音图苏木,称宝音图苏木苏布日格嘎查2005年撤乡并镇宝音图苏木并入巴音前达门苏木,苏布尔日格嘎查归巴音前达门苏木管辖。苏布日格嘎查东与乌力吉图嘎查接壤,南与乌拉特中旗和我旗巴音高勒嘎查接壤,西与阿布日勒图嘎查接壤北与哈拉图嘎查接壤,东距乌拉特中旗100公里,南距巴彦淖尔市临河区100公里,西距乌拉特后旗潮格镇100公里,北距甘其毛都口岸70公里。嘎查总面积475899亩,98年草牧场承包到户81户,承包面积469690亩。集体草场面积6209亩,目前在嘎查的常住户为44户。总人口90户286人,常住人口125人。嘎查草蓄平衡户;17户,禁牧留守户;27户,彻底禁牧户;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35人。属纯牧业嘎查。
二、“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全嘎查共有20名党员,其中:女性5人,35岁以下党员3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6人、中专及高中学历5人、初中及小学:9人。嘎查“两委”班子现有6人,其中:女性1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2人、初中学历4人。后备力量3人。党员中心户1户,其中:带动周边户数44户、党员数21名、贫困户数11户。
三、集体经济主导产业
畜牧业是我嘎查的主导产业,基本情况:嘎查集体经济总量达到170万,民委、扶贫等上级单位扶持购买的基础母羊现已发展到120只,2020年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建成了乌拉特后旗第一所“托马所”,正常运行后预计可增收集体经济20万元,预计2021年嘎查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可达23万元。嘎查集体产业目前有马场,占地总面积15亩;分别为标准房300㎡,凉棚300㎡,储草棚600㎡,外围栅栏2400㎡。
四、特色亮点
嘎查党支部在创建工作中,充分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嘎查两委班子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和兴,切实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在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中起到了骨干带头和示范引导作用,大力发展党群共同致富组织,嘎查两委班子具备了为牧民服务和办好社会事业的能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五、发展思路
为进一步增加牧民收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嘎查“两委”根据嘎查实际,从牧民群众实际生产需求出发,决定盘活用好土地这块文章,按照“党建促脱贫,全面发展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提出“党建+项目+资源”项目的实施方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2020年苏布日格嘎查蒙古马文化产业园托马所已完成基建,现已建储草棚600平米,挤奶厅300平米,凉棚300平米,马圈2400平米,水井一眼;当集体经济收入成为乡村振兴的活水之源时,更重要的则是应想方设法让集体经济旺起来,从而带动乡村振兴活起来。